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〔寶島采風〕青鯤鯓扇形鹽田 生命之樹水中天
2024-10-07
台南市將軍區古稱「漚汪」,是西拉雅語「溪流」的意思,也是清將施琅登陸的地方,因建有「將軍府」而得名。將軍區紅蘿蔔產量冠全台,有「紅蘿蔔之鄉」的美譽;公共藝術〈生命之樹〉立於青鯤鯓扇形鹽田中,成為新崛起的網美景點。
施琅開庄 靖海侯的故事
施琅將軍因靖台有功,清廷封他為「靖海侯」,並讓他跑馬圈地3日,相傳施琅策馬由登陸的馬沙溝起跑,不料座騎跑到斷蹄,於是就地建「將軍府」,後來施琅率領族人及吳、王兩姓親戚入墾,形成「將軍庄」,昔日跑馬所圈之地為「施侯租」。
傳說「將軍府」建成之後,左右門柱各掛有施、吳兩姓的大燈籠,然而施姓燈籠經常忽明忽暗,吳姓燈籠總是燦爛輝煌。後來施姓家運漸衰,於是北遷彰化鹿港,只留一家與吳姓聯婚,因此有「施琅開庄,舉庄皆吳」的說法。
前監察委員施鐘響為紀念「施祖」施琅將軍,自1989年起花費10年建造「臨濮堂」。整棟建築的牆壁均由中國大陸船運青斗石來台砌成,外觀猶如一頂「按君帽」(巡按御史所戴的官帽),館藏施琅留下的「玉斧」、琥珀雞血石、整塊原木雕刻的〈巨龍搶珠〉等藝品。
將軍溪畔的自行車道旁,豎有4面陶燒的「將軍故事牆」,介紹將軍區的起源、歷史、特色產業等,也是欣賞將軍溪口生態、夕陽美景的好地方。
木棉花道 苓仔寮棉被窟
「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,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……」,將軍區有多條道路栽植木棉花,每年春天木棉花盛開,宛如點燃一盞盞的街燈;其中漚汪木棉花道綿延約2公里,是全台最長的木棉花道,木棉花盛開時,宛若燃燒中的火焰大道,令人驚艷。
將軍區的地質半沙半土,沙土中含有鹽分,非常適合紅蘿蔔生長,是全台紅蘿蔔產量最高、品質最好的產地,連日本人都慕名訂購。紅蘿蔔營養價值高,有「窮人的人蔘」之稱。
除了種紅蘿蔔之外,日治時期也鼓勵種棉花,早年當地許多人是以做棉被維生的,尤其棉花在夏季採收後,緊接著秋冬來臨,棉被需求量大增,苓仔寮甚至有「棉被窟」之稱,百年來以手工彈棉被享譽寶島,也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。
懸壺濟世 老鄉長的書房
「方圓美術館」是將軍鄉首任鄉長黃清舞的故居兼診所「遂園」,黃清舞畢業於台灣醫學專門學校(台大醫學院前身),畢業後返鄉開設「遂生醫院」,他熱愛文學與藝術,庭園中花木扶疏,有他創作的「硓咕石」石景百餘件,充滿文人氣息。
黃清舞於1994年往生後,美麗的「遂園」逐漸淹沒於荒煙蔓草間,後來由方圓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整修為美術館,主體建築內保存黃清舞的書房,陳列他行醫、從政、手稿等文物,館藏的民生陶瓷有6000餘件,宛如一部台灣文明史的縮影。
地景藝術 廢曬鹽田新生
將軍沿海的沙洲,在太陽光照射下,猶如一條青色的「鯤」(傳說中的大魚)浮在海面上,因此地名取為「青鯤鯓」。青鯤鯓「扇形鹽田」闢建於1975年,是台灣337年曬鹽史中,最後闢建的一處鹽田,鹽田以鹽工宿舍為核心,向外擴散為扇形,非常有特色。
台灣天然曬鹽轉為機械化曬鹽後,扇形鹽田也於2002年廢曬,去年由台南市政府在在鹽田中打造〈生命之樹〉公共藝術,大型純白拱門造型,結合扇形鹽田之美及鹽地精神,搭配彷彿劈開海水的中軸線步道,相當夢幻,成為網美景點。
轉角藝術 馬沙溝彩繪村
馬沙溝3D彩繪村以「李聖宮」為中心,36幅彩繪作品分散在漁村各個角落,讓人體驗「轉角是藝術,巷弄有驚喜」。藝術家還貼心的在地面彩繪藍色小魚,為遊客指引尋找下一幅彩繪畫。
其中最具特色的〈天馬行空〉有兩層樓高,氣勢磅礡。誠品書局創辦人吳清友出身馬沙溝,其中有一幅〈開卷有益〉地面彩繪作品,彩繪堆疊的書本,鼓勵民眾多讀書,呈現濃厚的文化氣息。
施琅開庄 靖海侯的故事
施琅將軍因靖台有功,清廷封他為「靖海侯」,並讓他跑馬圈地3日,相傳施琅策馬由登陸的馬沙溝起跑,不料座騎跑到斷蹄,於是就地建「將軍府」,後來施琅率領族人及吳、王兩姓親戚入墾,形成「將軍庄」,昔日跑馬所圈之地為「施侯租」。
傳說「將軍府」建成之後,左右門柱各掛有施、吳兩姓的大燈籠,然而施姓燈籠經常忽明忽暗,吳姓燈籠總是燦爛輝煌。後來施姓家運漸衰,於是北遷彰化鹿港,只留一家與吳姓聯婚,因此有「施琅開庄,舉庄皆吳」的說法。
前監察委員施鐘響為紀念「施祖」施琅將軍,自1989年起花費10年建造「臨濮堂」。整棟建築的牆壁均由中國大陸船運青斗石來台砌成,外觀猶如一頂「按君帽」(巡按御史所戴的官帽),館藏施琅留下的「玉斧」、琥珀雞血石、整塊原木雕刻的〈巨龍搶珠〉等藝品。
將軍溪畔的自行車道旁,豎有4面陶燒的「將軍故事牆」,介紹將軍區的起源、歷史、特色產業等,也是欣賞將軍溪口生態、夕陽美景的好地方。
木棉花道 苓仔寮棉被窟
「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,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……」,將軍區有多條道路栽植木棉花,每年春天木棉花盛開,宛如點燃一盞盞的街燈;其中漚汪木棉花道綿延約2公里,是全台最長的木棉花道,木棉花盛開時,宛若燃燒中的火焰大道,令人驚艷。
將軍區的地質半沙半土,沙土中含有鹽分,非常適合紅蘿蔔生長,是全台紅蘿蔔產量最高、品質最好的產地,連日本人都慕名訂購。紅蘿蔔營養價值高,有「窮人的人蔘」之稱。
除了種紅蘿蔔之外,日治時期也鼓勵種棉花,早年當地許多人是以做棉被維生的,尤其棉花在夏季採收後,緊接著秋冬來臨,棉被需求量大增,苓仔寮甚至有「棉被窟」之稱,百年來以手工彈棉被享譽寶島,也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。
懸壺濟世 老鄉長的書房
「方圓美術館」是將軍鄉首任鄉長黃清舞的故居兼診所「遂園」,黃清舞畢業於台灣醫學專門學校(台大醫學院前身),畢業後返鄉開設「遂生醫院」,他熱愛文學與藝術,庭園中花木扶疏,有他創作的「硓咕石」石景百餘件,充滿文人氣息。
黃清舞於1994年往生後,美麗的「遂園」逐漸淹沒於荒煙蔓草間,後來由方圓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整修為美術館,主體建築內保存黃清舞的書房,陳列他行醫、從政、手稿等文物,館藏的民生陶瓷有6000餘件,宛如一部台灣文明史的縮影。
地景藝術 廢曬鹽田新生
將軍沿海的沙洲,在太陽光照射下,猶如一條青色的「鯤」(傳說中的大魚)浮在海面上,因此地名取為「青鯤鯓」。青鯤鯓「扇形鹽田」闢建於1975年,是台灣337年曬鹽史中,最後闢建的一處鹽田,鹽田以鹽工宿舍為核心,向外擴散為扇形,非常有特色。
台灣天然曬鹽轉為機械化曬鹽後,扇形鹽田也於2002年廢曬,去年由台南市政府在在鹽田中打造〈生命之樹〉公共藝術,大型純白拱門造型,結合扇形鹽田之美及鹽地精神,搭配彷彿劈開海水的中軸線步道,相當夢幻,成為網美景點。
轉角藝術 馬沙溝彩繪村
馬沙溝3D彩繪村以「李聖宮」為中心,36幅彩繪作品分散在漁村各個角落,讓人體驗「轉角是藝術,巷弄有驚喜」。藝術家還貼心的在地面彩繪藍色小魚,為遊客指引尋找下一幅彩繪畫。
其中最具特色的〈天馬行空〉有兩層樓高,氣勢磅礡。誠品書局創辦人吳清友出身馬沙溝,其中有一幅〈開卷有益〉地面彩繪作品,彩繪堆疊的書本,鼓勵民眾多讀書,呈現濃厚的文化氣息。
最新消息
人間佛教與藝術心心相連 光明大學講座與靜坐體驗
2025-10-11茶和天下・中秋雅集 萬年寺代表應邀出席
2025-10-11休士頓協會中秋聯歡會 月圓人圓法喜盈門
2025-10-11育華中學考生祈福會 600位應考生迎向光明
2025-10-11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講座 星雲大師「人間佛教佛陀本懷」
2025-10-11香港義工中秋聯誼會 無私奉獻結善緣
2025-10-11三好燈塔學校 雙園國小學生愛讀《人間福報》
2025-10-11佛光童軍服務員木章訓開營 培育三好童軍領袖
2025-10-11佛光山走入瑞典校園 以禪修啟發青年心靈
2025-10-11月圓人和 中天佛光人歡慶中秋
2025-10-11
相
關
消
息